凤冈茶园:科技赋能化“危”为“机

春风,茶绿。阳光下,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苏云头千余亩茶园,翠色青青。这是一片层次分明的茶园。横看,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茶树青翠欲滴,茶梢吐露嫩绿的茶芽。竖观,桂花树、茶树高低错落,行间,浅浅的小叶草,覆盖着垄沟。沟下,埋着看不见的牛粪、鸡粪等有机肥,还有富含有机营养的泥土,以及疏松土壤的蚯蚓。这片茶园既是风景,也是郁郁葱葱的立体式生态系统。与其他茶园不同的是,在这里,看不见受旱情影响而产生的叶面发黄。

“我们今春的茶园没有受到干旱影响,长势良好。”贵州野鹿盖茶业公司技术总监曹坤根对自家的茶园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茶园是林茶共生,茶苗选择的是抗旱抗寒优良品种,茶树采取高低枝管理,土地深翻沟施有机肥,治虫采取生物防治,枝条修剪落地行间腐烂增加有机质,还可覆盖抑制野草,每年坚持4次人工除草,杜绝用农药和化肥,长期保持茶园土壤疏松、土壤肥力、土壤透水蓄水、阳光遮阴等,所以茶树枝条长得壮,抗旱抗寒能力自然就增强了。这些年,贵州野鹿盖茶业公司一直坚持走有机茶之路,生产、加工、销售的茶叶因品质好走俏市场且价格高。

就目前形势看,该公司今年预计3000亩有机茶园亩产值有所增加,可多加工干茶3000公斤,增加产值600万元。在曹坤根眼里,虽然有机化管理增加了成本,但增加的收入把成本“补”了回来,且赚得更多些。“以‘有机’化‘危机’,茶园亩产值不减反增令人欣喜,反推其过程,还是科技赋能的结果。”凤冈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张晓波这样认为,农业生产并非完全受制于自然,面对去年以来至今受旱情影响严重的农业产业,野鹿盖茶业的做法值得思考。

一直以来,凤冈县推进生态理念深耕茶叶这项首位富民产业,发展茶产业坚持实施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双有机”生态空间工程,到目前发展茶园面积50万亩,其中获得论证的有机茶园3万余亩成为省内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