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 | 一幅老照片背后的“崇新”故事





1954年3月,时任凤冈县党委组织部部长柳耀华调查崇新乡互助合作工作时,随同的文化馆干部拍下文中照片。图中的崇新村干部在认真商量互助合作工作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好?这幅珍贵的照片信息量大,承载着农村干部满怀新社会的喜悦,淳朴而认真的情景。他们不怕生产困难、不怕生活艰苦,充满干事激情,团结带领群众成立互助组,解决军烈属生产无劳动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等问题,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掀起农业大增产运动,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摄影者定格的瞬间,记录难忘的时刻,照片的背后三五家搭伙开田拓荒、犁田插秧、翻土点包谷、挑粪施肥……构成个个劳动场面历历在目,有汗水和伤痛、坚韧和奉献。与此同时,在一场互助合作的农业大增产运动中,"崇新"这一名字便诞生了。

崇新村,位于凤冈县境西北部,在永安镇人民政府驻地东面5千米,是永安镇辖村,面积21.5平方千米,有1340户,人口6100余人。地名以崇尚新生活之意,命名崇新。光绪至宣统年间,村域属西乡,村寨由土地岩村管理。民国四年(1915年),村域高坊子从湄潭县划入凤泉县(凤冈),属永安乡。民国十九年(1930年),村域属碛龙联合保障所,设八保、九保、十保。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村域属永安乡,有八保、九保、十保。1949年,沿袭旧制。1952年6月至1953年11月,全县扩乡(镇),建崇新乡,乡政府驻地川主庙,属第四区(永安)。1955年8月,撤并乡(镇),崇新乡并入永安乡。1958年12月,村域设崇新、红星、双联、青杠4个生产大队。1969年11月,永安公社划出崇新、红星、双联、青杠4个生产大队建崇新公社。1984年,建崇新乡,乡人民政府驻地谭家,辖青杠山、崇新、高坊子、双联4村及45个村民组。1992年,实行撤区并乡,撤崇新乡建村,辖崇新、高坊子、青杠山、双联、群兴、砖房、柿坪、合院、上坝、前庙、清水、双山12个村民组。

晚秋时节,轻轻的风带着金秋的感慨,拂过崇新的村庄,幢幢黔北民居和村民的脸庞显得更加清秀美丽。

在飞凤坎(旧名,今飞峰坎),俯瞰崇新村东边的村子,透过晨雾,美景跃入眼帘。一条被整治过的溪流,乖顺地穿越民居和田畴,伴随宽敞的柏油路随山势弯曲向前,如诗如歌。曾经砂石路旁的"雕塑"仿佛再现眼前,"这个地方的路线是正确的"11个大字镶嵌在排列的不锈钢柱之间闪闪发光,像铿锵的音符弹奏一曲艰苦奋斗、信念不移的村歌荡漾时空,激励着拓荒人和建设者们砥砺自我,前行不停。

咋不是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崇新乡党支部带领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扬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精神,建立亲如兄弟、亲如姐妹的党群关系,走互助合作化道路,探索出"支部引领、互助合作、自力更生"的崇新经验。全乡先后建立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7个互助联组、3个常年性互助组、14个临时性互助组,在党支部书记贾志和、乡长邓少轩的带领下,以共产党员李发祥、先锋互助组组长朱克志等为代表的互助积极分子脱颖而出。

1955年,时任凤冈县党委组织部部长柳耀华撰写了《凤冈县崇新乡是怎样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互助合作的》调研文章,随后在第八十二期《贵州工作》上刊登。是年12月,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凤冈县崇新乡是怎样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互助合作的》一文写了按语,肯定了崇新乡的做法。

"这个地方的路线是正确的"11个字,是按语的第一句话,激励着崇新儿女奋斗70年,从无到有,"崇"有到新。70多年以来,崇新儿女记住互助合作岁月,不忘初心,不断发扬"党建引领、书记带头、团结互助、自力更生"精神,绿色企业意涵深刻的互助合作,升华成新时代基层组织的服务型党支部、绿色企业的合作式担当载体,"以一带十"引领群众走致富路。崇新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组级党支部、1个非公党支部,凝聚互帮互助力量,发展野鹿盖茶业、万壶缘锌硒茶业、凤鸣春茶业、朝农食用菌种植业、马桑菌种植业等绿色产业,走合作化经营的道路,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民年人均收入9000元。



崇新村的山绿了,水清了,这不是假话。村域有茶园面积4500亩,森林覆盖率85%以上;崇新水库和土地岩水库水域面积13.9平方千米,灌溉面积3.31万亩。在这个村看得见山,见得了水,山葱郁连绵、水碧绿弯曲,葱郁中百鸟鸣山戏水,碧绿中倒映亮丽民居,好一派"崇"有到新的山村美景。

中午,几颗豆大的雨点过后,眼前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走在湿漉漉的小道上,秋雨和寒气阻挡不了采访的脚步,因为这里有许多"崇新"的故事。



沐浴在雨丝中的小青瓦屋顶,袅袅炊烟不甘示弱,给"黔北民居"建筑群增添了几分生机;茶园中,几个妇女亦说亦笑,把摘秋茶谈到极致,头上的雨丝汇集成雨滴,从斗笠上滚落在摘茶的手上,似乎与掐叶片的手比灵巧;收割后的田里,铁牛的"突突"声后,道道犁沟构成匀称的土浪画卷,清新而分明,在雨丝中炫耀丰收后的喜悦……

秋雨渐渐沥沥,入村入寨,来到崇新农业互助合作陈列馆,院落的门楼上"这个地方的路线是正确的"一排红色大字,在雨丝中显得更加鲜红夺目。




2024年11月08日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