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拂野鹿寄馨香
初夏时的黔北正逢雨季,从贵阳驱车2个多小时高速和几十公里县乡公路后,终于跃上了海拔1200多米的野鹿盖峰顶。野鹿盖得名于其山势像头野鹿,地跨凤冈正安交界处,据说天气特别晴朗时能看到梵净山。

此时骤雨初歇,青翠的山峦间升起缓缓白雾,形态优雅的桂花树与随山势起伏的茶垅若隐若现,朦胧迷人。雨后的水露打湿了裤脚,却没有往常的泥泞,行走在铺就不久的软硬适度的沥青山路上,四野格外清幽静谧。刚採过春茶的茶树又冒出了许多翠芽,吸吮着清新入脾的金银花香站在山巅,眺望远处山脚下的村庄,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记不清多少次登上野鹿盖了,峰顶十年前来看望老陈哥时种下的松树已高约2丈,并蔚然成林,想起当年在光秃的山头忘情挖坑栽树的情景,不由得感慨万端。

初次来访的朋友却惊诧地发现,脚下的茶圃有些低矮朴实,且垄间杂草丛生,完全不像其他茶海那么丰润挺拔、纵横交错、修剪有致,与声名鹊起的野鹿盖茶感觉难以匹配。

围坐在山间棚屋里火炉旁吃饭时,面对这个疑问,老陈哥开始一如既往地侃侃谈起了他的茶经。我知道他,一个西南交大毕业的工科生,在工商领域摔打几十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邂逅了这片富含锌硒的土地,同时愤恨坊间桌上无好茶,便毅然决然地来到凤冈种茶,转眼13年矣!

我猜到他会说,他种的是最干净、最环保、最健康有机的茶,他的茶园不施化肥农药,不用任何除草剂与助长剂,但今日却振聋发聩地听他说有机不仅是绿色无污染,还应让多种生物——包括蚯蚓和各种花鸟虫草自然生死循环,形成天然生物链,怪不得他的茶场有自然之风韵、山野之灵性。

我了解他的理想是让野鹿盖茶成为茶中茅台、地道奢侈品,故坚持自己种茶采茶制茶,绝不搞收购加工,严格控制整个生产流程,并且事必躬亲,绝不假手于人。

回忆起第一次登上此山时,看峰峦 千亩山地人迹罕至,荒芜杂乱,没有几株像样的树木,仿佛被大群动物洗劫过的牧场。

但“陈老伯来到野鹿盖,这里的农民真勤快”的标语与刚搭建的工棚是那么生动惹眼,那么令人感动。

从此以后我几乎年年都来,年年在变样,如今触目处满山葱茏,溪流潺潺,花果飘香,茶韵清凉,不时还有远道游客来次登高揽胜。
老陈哥在凤冈有三千亩茶园,分散在野鹿盖和麻窝等处,十多年来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老牛默默耕耘着,几千万积蓄陆续投进了这块土地,至今仍未赚钱。所有关心的人都在为他着急,他却气定神闲、不慌不忙,仿佛在忘我地雕刻着一件精致的作品。

但当朋友们企图说服他改变一下经营策略、尤其是营销手段时,他便会急得面红耳赤地喋喋不休申辩,他坚信自己只要凭良心种茶,最终会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写到这里,笔者一定要郑重其事地告诉大家,迄今为止,不管在北上广深还是省城市州,我所接触到的那些宦海精英和商界名流、以及中产大众、文化名人,但凡喝过野鹿盖茶的人,无不称赞其品质纯正、色韵优渥、气味隽永,并都把之奉为上品。
可是,除了凤冈遵义贵阳各有一个零售店外,几乎见不到野鹿盖的广告与任何推销,绝大部分销售竟然是依靠口口相传,客户们多是直接联系公司购买。
老陈哥说他的茶成本高,价格自然高,是好土地和辛苦茶农的血汗凝就的价值,如果靠规模和营销就没法保持其完全有机品质,所以只有咬牙坚持,等待市场和高端消费者的认可,这才是奢侈品牌成就之道。

我每次都是半信半疑地听其布道,看到他渐显疲惫的孤独身躯和稀疏花白的头顶,看到他简朴的衣食和单调的生活,毕竟年近古稀了,钦佩之下又岂能不担忧啊。
午后大家来到野鹿盖公司的老厂崇新茶厂,一进大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褒扬当地合作化运动的一段文字扑面而来,墙背面是醒目的语录“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对面戏台两边柱子上“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标语十分抢眼,院子一边是厂房,一边是一排当年知青住过现作为办公室的平层瓦房。

看得出这个院落很有历史,原是生产大队队部,到处充斥着革命时代的气息,老陈哥精心地把原貌保留下来并粉刷一新,联想到他曾谈到过如何调动农民的发展积极性和怎样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个中深意让人寻思。

坐在院子里日渐高大的红豆杉树下,目睹年轻的女茶师娴熟地泡出清香四溢的明前绿茶,以及汤色金黄的野鹿红茶,无论是轻轻吸吮还是顺口一咽,那浸润的甘爽和悠长的回味顿时让人身心愉悦,有此好景美茶,夫复何求!

这时,老陈哥则在抽空给他的员工(都是当地农民)交待着各种事宜,看到他与员工之间的那份亲和,回想着一路走来他与当地村干和老农情真意切的交往,以及谈茶论道中他流露出对土地的那份热爱,

我突然悟到:这个陕西农民的后代,基因里那份顽强的耕作细胞,使他年过半百后终于逃脱了繁华都市的纷扰,找到了最本能自在的生活方式,他已经不再被城市和市场的浮躁所束缚,在静心地、耐心地、日复一日地用心血和智慧种制野鹿神茶,并于其中升华了自己的魂灵和生命价值。对!他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工匠,他是快乐充实的老农,他是值得让人敬佩的企业家!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这是几年前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的名言,寄寓着对贵州和凤冈锌硒茶的赞赏与希冀。如今贵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茶青产地,但仍旧缺乏响当当的品牌,故整个茶产业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品牌的创建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市场的运作,如果贵州多有一些像老陈哥这样始终不渝注重茶叶品质的种茶制茶人,多一些有眼光能致力于长久品牌创建的投资者,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地理环境必然会孕育出名盖天下的黔茶大品牌,也期待老陈哥实现自己的抱负——把野鹿盖茶做成真正的茶中茅台。

戊戌年初夏日于贵阳

附:前年的诗——贵州日报刊登
重登野鹿盖感寄老陈哥
(2016.4.22)
重登野鹿盖,
心中更感慨!
云从脚下起,
路被葱茏埋。
入眼疑仙境,
晓风润天台;
茶陇经纬布,
木樨锦绣排。
香盈翠芽醒,
雾漫杜鹃开;
牛涎青草拌,
鸟啼乡思来。
十年苦难老陈哥,
野岭渐变金凤窝;
陆公羽化降此山,
手抟精气便不还。
仙殊揉毓秀,
毛峰缀春衫;
银锅翻雅意,
清韵绕师冠。
绿浮虚室静,
红渗紫烟潺;
谈兴因茶健,
寄情为远帆。
不求揽厚利,
只图耕耘欢;
无为乃大道,
极品藏深山。
十年砥砺老陈哥,
独善兼善请琢磨;
小溪劲在入大海,
平湖自锢奈若何!
此时骤雨初歇,青翠的山峦间升起缓缓白雾,形态优雅的桂花树与随山势起伏的茶垅若隐若现,朦胧迷人。雨后的水露打湿了裤脚,却没有往常的泥泞,行走在铺就不久的软硬适度的沥青山路上,四野格外清幽静谧。刚採过春茶的茶树又冒出了许多翠芽,吸吮着清新入脾的金银花香站在山巅,眺望远处山脚下的村庄,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记不清多少次登上野鹿盖了,峰顶十年前来看望老陈哥时种下的松树已高约2丈,并蔚然成林,想起当年在光秃的山头忘情挖坑栽树的情景,不由得感慨万端。
初次来访的朋友却惊诧地发现,脚下的茶圃有些低矮朴实,且垄间杂草丛生,完全不像其他茶海那么丰润挺拔、纵横交错、修剪有致,与声名鹊起的野鹿盖茶感觉难以匹配。
围坐在山间棚屋里火炉旁吃饭时,面对这个疑问,老陈哥开始一如既往地侃侃谈起了他的茶经。我知道他,一个西南交大毕业的工科生,在工商领域摔打几十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邂逅了这片富含锌硒的土地,同时愤恨坊间桌上无好茶,便毅然决然地来到凤冈种茶,转眼13年矣!
我猜到他会说,他种的是最干净、最环保、最健康有机的茶,他的茶园不施化肥农药,不用任何除草剂与助长剂,但今日却振聋发聩地听他说有机不仅是绿色无污染,还应让多种生物——包括蚯蚓和各种花鸟虫草自然生死循环,形成天然生物链,怪不得他的茶场有自然之风韵、山野之灵性。
我了解他的理想是让野鹿盖茶成为茶中茅台、地道奢侈品,故坚持自己种茶采茶制茶,绝不搞收购加工,严格控制整个生产流程,并且事必躬亲,绝不假手于人。
回忆起第一次登上此山时,看峰峦 千亩山地人迹罕至,荒芜杂乱,没有几株像样的树木,仿佛被大群动物洗劫过的牧场。
但“陈老伯来到野鹿盖,这里的农民真勤快”的标语与刚搭建的工棚是那么生动惹眼,那么令人感动。
从此以后我几乎年年都来,年年在变样,如今触目处满山葱茏,溪流潺潺,花果飘香,茶韵清凉,不时还有远道游客来次登高揽胜。
但当朋友们企图说服他改变一下经营策略、尤其是营销手段时,他便会急得面红耳赤地喋喋不休申辩,他坚信自己只要凭良心种茶,最终会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可是,除了凤冈遵义贵阳各有一个零售店外,几乎见不到野鹿盖的广告与任何推销,绝大部分销售竟然是依靠口口相传,客户们多是直接联系公司购买。
我每次都是半信半疑地听其布道,看到他渐显疲惫的孤独身躯和稀疏花白的头顶,看到他简朴的衣食和单调的生活,毕竟年近古稀了,钦佩之下又岂能不担忧啊。
看得出这个院落很有历史,原是生产大队队部,到处充斥着革命时代的气息,老陈哥精心地把原貌保留下来并粉刷一新,联想到他曾谈到过如何调动农民的发展积极性和怎样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个中深意让人寻思。
坐在院子里日渐高大的红豆杉树下,目睹年轻的女茶师娴熟地泡出清香四溢的明前绿茶,以及汤色金黄的野鹿红茶,无论是轻轻吸吮还是顺口一咽,那浸润的甘爽和悠长的回味顿时让人身心愉悦,有此好景美茶,夫复何求!
这时,老陈哥则在抽空给他的员工(都是当地农民)交待着各种事宜,看到他与员工之间的那份亲和,回想着一路走来他与当地村干和老农情真意切的交往,以及谈茶论道中他流露出对土地的那份热爱,
我突然悟到:这个陕西农民的后代,基因里那份顽强的耕作细胞,使他年过半百后终于逃脱了繁华都市的纷扰,找到了最本能自在的生活方式,他已经不再被城市和市场的浮躁所束缚,在静心地、耐心地、日复一日地用心血和智慧种制野鹿神茶,并于其中升华了自己的魂灵和生命价值。对!他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工匠,他是快乐充实的老农,他是值得让人敬佩的企业家!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这是几年前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的名言,寄寓着对贵州和凤冈锌硒茶的赞赏与希冀。如今贵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茶青产地,但仍旧缺乏响当当的品牌,故整个茶产业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品牌的创建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市场的运作,如果贵州多有一些像老陈哥这样始终不渝注重茶叶品质的种茶制茶人,多一些有眼光能致力于长久品牌创建的投资者,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地理环境必然会孕育出名盖天下的黔茶大品牌,也期待老陈哥实现自己的抱负——把野鹿盖茶做成真正的茶中茅台。
戊戌年初夏日于贵阳
附:前年的诗——贵州日报刊登
重登野鹿盖感寄老陈哥
(2016.4.22)
重登野鹿盖,
心中更感慨!
云从脚下起,
路被葱茏埋。
入眼疑仙境,
晓风润天台;
茶陇经纬布,
木樨锦绣排。
香盈翠芽醒,
雾漫杜鹃开;
牛涎青草拌,
鸟啼乡思来。
十年苦难老陈哥,
野岭渐变金凤窝;
陆公羽化降此山,
手抟精气便不还。
仙殊揉毓秀,
毛峰缀春衫;
银锅翻雅意,
清韵绕师冠。
绿浮虚室静,
红渗紫烟潺;
谈兴因茶健,
寄情为远帆。
不求揽厚利,
只图耕耘欢;
无为乃大道,
极品藏深山。
十年砥砺老陈哥,
独善兼善请琢磨;
小溪劲在入大海,
平湖自锢奈若何!